首頁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深圳 LOFT 創意文化園週末遊

要不是好友來問,想跟老公和幾個朋友到深圳好好玩兩天,請教如何編排行程;也真不知道自己把一篇很重要的報導掛漏多時;而這篇也就是我把重點移了去 Facebook 的一個後果——

我把照片在 Facebook 裡跟好友們分享,卻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把當日的事記錄在文;殊不知這日翻「博」倒「夾」,找不出來。

好吧,單刀直入;這篇我認為必須要寫的原因是,這個地方叫 LOFT——這個名字早在《深圳:LOFT》一篇出現過。

這個創意文化園,在經歷幾年發展後,短停的藝術家陳列不斷在變,作為藝術展區,這也許就是其中一個目的。 只是,在慢慢…慢慢的變更中,這地區變得更具完整性、更有主題、更親和了。

這個週末,刻意地重去LSD,這家教人印象難忘的餐廳;卻巧遇上週末的跳蝨市場。



規模雖然不大,但倒各具心思;相對起現時在香港辦的幾處跳蝨市場;都以賣雜貨舊貨為主。 就是黃金海岸商場的藝薈街,以法國蒙馬特的特色為材,都難免多了點商業氣息。 LOFT 這裡都是些手藝創意藝術新晉,創意和測試市場的本質偏大,自然可觀性更強。

除出一些別具意思的 Tee 大玩中國文化翹趣、將中國印花棉布大量造出各式小立體花朵再拼貼成為可愛的頭飾、襟花、家居布用品上;還有一些將中國瓷單的特色灌注到首飾上、更有很多很 多其他說不出名堂卻又創意盎然的小趣品……像我這種愛在小東西裡鑽的人,在裡面肯定看得樂而忘返。


LOFT 除出在門券一家設計得很閒情的星巴克咖啡外,裡面食肆可謂式式俱全;有咖啡廳、茶室、港式茶餐廳、推廣各地時尚音樂的酒館、還有原身是高文安辦公室所附屬的麵館……




不過,今日我們一家專程是為著 LSD 而來的。
有關這家餐廳,另有文載於《深圳 LOFT 尋找軟軟的心

看過我 09 年寫的;再看這篇,感受了它在越日俱增的魅力嗎?



更多官方資料,請參考: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我的羽球英姿

打了好些年羽毛球,曾經這種運動令我廢寢忘餐;因為有最好朋友在身邊相伴,那時是我們友情最黏、最純真、最要好的日子;也因為在場上有我的愛情,看著好看的他在跳躍,揮灑著青春的汗水——那時候的幸褔,又純潔又完美。

每次練球完了,每項球賽;我們都一邊走去那小辦館、又或在那熟食檔裡,吃著,談著……回顧剛才打的,檢討每一個失球;打的漂亮,大家會再說一遍,嘻嘻哈哈。跌得滑稽,又一場嘻嘻哈哈……狠狠的笑著,沒煩沒憂。

然後,當最後一場公開比賽完成,一切似乎都被我放進了冷藏箱;包括球拍、球鞋與笑聲。

那些年頭,偶爾還有男仕,在聽說我愛這項運動,而刻意來跟我結識結識,但我總是不太感到興致。 印象中,就只記得那些裝模作樣,充強手的幾個,給我狠狠地數上十幾個光蛋。 可是,我並不因為這樣的勝利而快樂,相反,我又在想念他。

也許是我跟羽毛球之間夾雜著太多情絲愁緒;我竟一直無法令我身邊人愛上這種運動,有時他很無奈地被我強拉作伴,但打來毫無交流,毫無感覺。 我越說他,他越回應我無菱兩可。

他從來無法欣賞我在這項運動上的姿態和一些從前有經歷過苦練的技術,他只退而求其次地,不打算理會我在這運動上的熱情,以及相連著的一切。

我一直寄望我孩子可以陪我打球,最終女兒並不好動,對這項運動熱情不增。
我一直仍然很渴望,回到從前那種單純的熱情,可惜面對的是越來越難找上好對手,好球伴。事實上,在同時,沒有保持練習筋骨、沒有練氣、沒有保養球拍、沒有上陣對戰;我一直在退步。

直至 Carson & FriendsRonald 叫我去加入他們的羽球練習中,這興奮才逐漸重現。某一日,Maggie 和 Alice 都帶來兒子,喊我一聲 B姨姨;還說要跟我偷師偷師。  我這才燃起當年去仁愛堂當過副教的兩個月,跟初中和小學生們練球的氣魄。

對 Maggie 在場為我不停拍照,很是感謝;這麼些年,從來不會有人為我做這事,球場上的我,就連我自己也可以感覺出另一個完完全全不同的我來,而從 Maggie 送來的照片中,這種一直只存在於感覺的,都明明白白的顯現出來;雖然我已經中年,最熱血、最可人的青春日子早已經離去得不知所蹤,但在羽球忘我運動中;原 來——我還是那麼佻皮。




近年看老爸老媽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我心裡好感動;雖然不能跟他們進入那對戰及賽後討論的層次,但看到這運動為他們帶來的青春活力,動感體魄,我覺得棒極了!
這兩天,我有點為了明日要跟近年新交的羽球旋好友球會而興奮;她懷孕令我原先剛又重燃的運動熱降回冰點,這刻她孩子出生後又捲土重來;我們又可以重新把這種熱和魄燃起。

明早,重來……

只是,糟糕!

我上次把我的運動鞋丟了,還沒有買回來;今日,必須先把這個辦好!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屈膝禮 Curtsey

小時候,時常要練習一個見禮的動作—— 就是把右腿放在左腿後面,兩膝緊貼微曲,左右兩手各拈起裙緣,身微微座下,頭微頷,眼神溫柔下放,面上要帶著微笑。 

這最早學習因為要代表學校出外比賽,在表演前的一個向台下評判席見禮的指定動作。後來,也因為在小學,代表學校出席的各類比賽繁多,上台領獎時需要,於是在家裡,媽媽也常督促我練習。 有時候,我會被家族中的長輩命我在家庭聚會中表演表演;唱隻歌兒呀、跳支舞呀、背誦一首詩呀……我也會依足表演的禮儀,先敬一個淑女屈膝禮。 

再後來,每每穿上闊擺裙子,都不期然會做出這個見禮動作。 在那些時候,這種貴族淑女式的禮儀,不但不會讓人見笑,做出來好看自然,更加是長輩們讚賞的。 今日,好友在為她朋友的宴會籌備而排的一支舞,跟跳舞老師討論起這個貴族式見面禮。 

回想起她小小年紀時,被指派為英國郡主前獻花,也都把這個見禮動作練習千萬次。 現在,赫然發現,這個舉動,早就已經久久沒有在我們的社會中見上了。 就像我的孩子,就從來沒有做過。即使在台上領獎,也只有鞠躬,沒有需要行過這個淑女禮。 

好友和我在這方面,算是老輩子的文化——連忙興致起來,在線去狂翻資料。 先找來中文「屈膝禮」,原來源於中國古時: 古者拜禮,非特首至地然後為拜也。凡頭俯、膝屈、手動,皆謂之拜。按《周禮》,辨九拜之儀,一稽首、二頓首、三空首、四振動、五吉拜、六兇拜、七奇拜、八褒拜、九肅拜。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也。振動,以兩手相擊也。奇拜,一拜也。褒拜,再拜也。肅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何嘗專以首至地為拜邪?乃知禹聞善言則拜,如揖之類是也,豈仆仆之謂哉?今人或以頓首施於卑下,不知拜頭叩地豈卑下之所安乎?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此為別。自唐武後尊婦人,始易今拜而不屈膝。此見張建章《渤海國記》,不為無據,然又觀《北史》,周時,詔內外命婦拜宗廟及天臺皆俯伏,則知前此婦人,蓋已有不跪者矣。 

然而,這種在君臣間的跪拜禮,跟我們在說的淑女禮儀並不同樣。 原來,這禮儀,沿自英語中Curtsey 一字: 只是後來,人們把 Curtsey 直譯為中文的屈膝禮,就令兩件事情有點混淆了。 圖中女生示範的正是我小時候常做的動作: 

相信現在作為回歸中國人的我們,大多極力在任何文化角度中,誓要擺脫英國人在香港殖民地時代的階級觀念,這種看來有點自栽為低下的屈膝拜禮,再不可受到認同。而且,大家都認為,這可是英皇室的禮儀,現在我們不再需要受英國管治,他們的禮儀關我們什麼事,還是留待將來有機會成為國家元首,國訪英皇室才來這套吧。 

可是,我倒認為這個見禮,明顯地有著不一樣的深意和尊敬度。即使不像西方貴族行這種帶有君臣式禮儀,用回我們熟悉的鞠躬,其實又何嘗不是要有法度呢。鞠躬是另一個可以寫上萬字的禮儀,這裡先撇過;不過以下這篇摘自日本人鞠躬法度基準,倒可以先參考參考。 
說回去,上面那個被我名為淑女禮的;從報章報導看來,時代不同,就連英國皇室後人也慨嘆,現在人們都不再重視這個禮儀。 
 
這篇來自報章記載英女皇孫女的慨嘆: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042392 /Nobody-knows-curtsey-properly-says-Queens-granddaughter-Zara-Phillips.html  

甚至即使是名人、政要、國家元首;都已經對這些見禮的用法和應持法度都丟到腦後去。我們又看一下最近幾位國家元首和第一夫人跟女皇見面時,用錯了還是大膽創新了的禮儀:
但我還是相當喜歡這個屈膝禮,如果不連上任何皇室、貴族之名;只為覺得這是在我心中定義為一份高度的尊敬。我曾在某次機緣,謁見某國的受封爵士;基於一份優雅的表現,和一份尊敬;我亦選用了這個見面禮儀,就在這位貴賓前,盈盈微彎腿坐下身去,輕輕巧巧地見了個 Curtsey;那一天,我穿的是旗袍。 身旁一位在加國長大女生,生性豪邁,悄聲嘩然,在表示異議:「真的有這個需要嗎?」可能是擔心自己也要依樣葫蘆。 可是,受禮者明顯欣然非常,伸手把我手帶起,還一直把我手帶著,友善地跟我談了一會;數年後一天,又遇上另一機緣,跟他重遇,並得到他親自介紹他太太給我認識,介紹時還不忘道:「……她是個很具儀態的女生,非常有禮!」原來這輕輕一禮,教人格外難忘。 \

有時候,我們可能太過執著於這個禮儀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來源,相反就失去了欣賞其可愛處,以及其可令女子雅麗動人的好處;我們也太過於執著其原用於上和下的階級定義上,而枉廢了將它原可以表現出那發自內心的一份尊崇和重視的表現。 其實,大可轉化得很現代,很純真;就像 Kate Winslet 得獎時的這一個屈膝禮;來得既可愛又坦率! 

 

源來,東方西方;今日,選其好;其實,又何妨?!

怎麼去做好這個見禮,可參考  http://www.ehow.com/how_2041062_curtsy.html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